|
|
|
守四重色彩,答好青春三問 | 浙江傳媒學院韋路校長在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|
http://www.f7wzy.cn 2025年9月26日 來源:浙江傳媒學院 |
|
親愛的同學們、老師們、家長朋友們:
大家晚上好!
錢塘潮起千帆競,桐鄉文瀾萬象興。在這詩畫江南的美好夜晚,我們相聚風雅桐鄉,共同迎來浙江傳媒學院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。記得今年高考倒計時第10天的時候,我通過短視頻向大家發出邀約,希望在金秋九月,以錢塘潮為幕布,以傳媒夢為劇本,共同開啟一場今生無悔的青春直播!今天,我們終于在浙傳相聚了!此刻,浙傳的星河因你而更加燦爛,浙傳的潮聲因你而更加澎湃!在此,我謹代表學校,向每一位乘風而來的“小浪花”,說一聲“浙傳歡迎你”!
大學是人生中最多彩的一站。不同的大學有著不同的色彩。在我眼中,浙傳擁有四重鮮明的色彩。
我們的底色,是鮮艷的“中國紅”。紅色是浙傳校標的顏色。大家知道浙傳校標的涵義嗎?我認為,浙傳校標是中國大學校標中最獨特的一個,最有設計感的一個,也是最有內涵的一個。她是一面旗,一本書,一組波,一條河,一只鴿。所有這些意向都用鮮艷的紅色染成,體現了浙傳人的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。身處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,我們始終與黨同心,與國同向,與人民血脈相連。我們培養的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、時代風云的記錄者、社會進步的推動者、公平正義的守望者。這抹紅,是我們立德樹人的根本,也是浙傳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底色。
我們的成色,是閃亮的“卓越金”。同學們,還記得你們收到的浙傳錄取通知書嗎?據說今年的版本是近年來同學們最喜愛的一款,因為上面有一枚金色的校標冰箱貼,被同學們形象地稱為“浙傳小金條”。你們的學長學姐可是狠狠地羨慕嫉妒了一把!沒有怎么辦,歡迎到我們新開的校園文創店購買。這抹金,代表著浙傳過硬的專業實力與廣泛的行業認可。一代代浙傳人成為新聞輿論、廣電視聽、文化產業等領域的骨干精英,100多人次獲中國新聞獎、長江韜奮獎、金話筒獎、金聲獎等行業最高獎。教師團隊連續五年榮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,全國唯一。“北有中傳,南有浙傳”的美譽,早已深入人心。
我們的特色,是靈動的“之江藍”。生逢改革開放,長于創新浙江,浙傳的基因就閃耀著創新之藍,浙傳的每一朵小浪花都綻放著青春之藍。在這里,任何一個創意都可能被點燃,任何一個夢想都有望被實現。《長津湖》《流浪地球2》《覺醒年代》《小歡喜》《文化的力量》等影視精品凝聚著浙傳人的智慧,紀錄片《巴金》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,紀錄電影《胡阿姨的花園》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。我校師生主創的國內首部取材于“兩山”理念發源地的原創音樂劇《不負青山》將于十月在安吉首演。學校還是浙江省“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”示范基地,建有全省領先的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,畢業生創業率穩居全省高校前列。
我們的亮色,是蓬勃的“生態綠”。我們有綠色的校園生態。浙傳不大,但很美。不論杭州錢塘校區,還是桐鄉烏鎮校區,都可謂鐘靈毓秀、風光如畫。我們有綠色的育人生態。不論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,還是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,數量在全省同類高校中都名列前茅。2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和220多個校外實踐基地形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良性循環。我們有綠色的國際生態。學校與五大洲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60余所高校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。留學生在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”大賽、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等多項比賽中斬獲佳績。學校還打造浙江省“Z視界”國際傳播工作坊,推動文明交流互鑒。
同學們,這就是浙傳——一個點亮星光、成就夢想的地方。從今天起,你們將共同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——浙傳人!這個名字也將成為你們人生中最閃耀的標識!作為浙傳新一屆的大學生,有三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:為何學,學什么,怎么學。
第一,為何學?很多同學選擇浙傳,是因為懷揣著一份 “傳媒夢”,是因為熱愛鏡頭里的故事、話筒前的聲音、筆尖下的溫度,是因為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、編輯、播音員、主持人、作家、編劇、導演、演員、攝影師、工程師、設計師、經理人等等。這份熱愛,是你們來這里的“初心”,值得好好守護。但我想告訴大家:浙傳人的“為何學”,從來不止于“把自己活成喜歡的樣子”,更要思考“如何活得有價值、有意義”;浙傳人的“為何學”,從來不止于“個人的小夢想”,更連著“時代的大擔當”;浙傳人的“為何學”,從來不止于個人的成長與自我的超越,更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。越是身處全球變局,越需要堅定的思想引領。越是面對發展逆境,越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。越是呼喚科技革命,越需要深遠的文化導航。今天,傳媒人的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厚重。記錄時代,溫潤人心,引領風尚,創造美好,是浙傳人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。
第二,學什么?八個字:德藝雙修,術道兼備。先說德藝雙修。既要“崇德”,德是立身的根基。浙傳小福佑電臺的同學們用溫暖的歌聲療愈重癥監護室里的孩子們,得到了央視新聞長達15分鐘的報道,是浙傳學子“崇德”的寫照。又要“尚藝”,藝是看家的本領。剛到浙傳工作時,我被一幕以前不曾看到的景象所震撼:每天清晨球場上滿是吊嗓練聲的同學們,才知道未來金聲是這樣練出來的。從他們身上,我看到了浙傳人藝無止境、精益求精的執著。再說術道兼備。術是知識與技能,是解決問題的“工具箱”。術業有專攻,沒有一身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”的獨門絕技,未來難以立足。道是思維與智慧,是邁向彼岸的“指南針”。當AI使知識唾手可得、工具觸手可及,我們更需要由術及道,洞察傳媒規律,把握時代需求,成為善創新、懂創作、會創造、能創業的卓越傳媒人才。立身之德、成業之藝、致用之術、創新之道正是你們在浙傳需要學習的。
第三,怎么學?一是在課堂上學。課堂依然是大家學習成長的“主陣地”,但大家在課堂上不能滿足于各種知識點的學習,而應該將這些知識條分縷析、融會貫通,并在此基礎上培養能力、提升素質、完善人格。二是在實踐中學。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課堂上學的,管不管用,都要在實踐中檢驗、在實踐中發展、在實踐中升華。在做中學,在學中做,才能把“知識”變成“本領”。三是在賽場里學。俗話說得好,“是騾子是馬,拉出來遛遛”。小浪花們行不行,先在賽場上見分曉。輸不丟人,怕才丟人!各種競賽是檢驗你們學習成果的“試金石”。只要勇敢去闖,全力去沖,就一定有收獲。四是在社會中學。社會是“最大的課堂”,只有走進田野,走入社區,走向世界,在服務人民、服務國家、服務社會的過程中,發現問題、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,你們的作品才有“生命”,你們的成長才有“根基”。
“為何學”是初心與使命,“學什么”是藍圖與框架,“怎么學”是路徑與方法。這三個問題的答案,需要你們未來四年用行動去書寫,用心靈去體悟。
最后,我想特別強調一下體育。無體育,不教育;不健康,無未來。人生能走多遠,拼的不是爹,是肌肉。這里的 “肌肉”,不只是體力,更是耐力、毅力、專注力和協作力。大家不必成為運動健將,但最好找到一項自己熱愛的運動。愿你們在浙傳的日子里,筆下有乾坤,腳下有力量,一路披荊斬棘,行穩致遠。
親愛的同學們,今夜的浙傳因你們而亮。希望你們以浙傳精神為坐標,堅守“中國紅”的初心,練就“卓越金”的本領,綻放“之江藍”的創意,構筑“生態綠”的家園。以敬業之心服務人民,以博學之志繁榮文化,以求真之念探尋新知,以創新之力塑造未來。
祝愿每一位小浪花在浙傳學有所成、心有所向,在傳媒的廣闊天地里,乘風破浪、閃閃發光! |
關于浙江傳媒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|
|
特別說明: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華禹教育網(www.f7wzy.cn)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僅供參考,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 |
|
|
|